发表时间: 2024-11-06 23:22
八九十年代,要说物资匮乏,肯定有人不赞同,但我要说有钱的没几个,多少能认同?
下面这些,在孩子们眼里可是不可多得的美食,有的现在可能找不到了。
看看你还记得不?
图片来自网络
如果现在这种糖还很容易买到,那我建议换牙老是挂着一丝不掉,想拔又下不了手的小朋友们吃一颗,无痛拔牙还带甜味的![呲牙]
小时候跟大我两岁的表哥抢这糖吃,他抢到一块大的,怕我抢回去了,就一下全塞口里。嚼了没两下,他又吐到巴掌来,我嫌弃他嚼过还来分,结果不是。他从糖力抠出两颗牙摔地上,看也不看那清脆地弹跳远去的牙,把糖丢口里继续嚼。。。
这个糖成分是麦芽糖应该是没争议的,各地的叫法可能不同。
我们那边叫“打糖”,无法解释怎么得这名。来源也只有一个,用穿烂了的塑料凉鞋或者塑料底的烂布鞋去换。听到“叮叮叮”的敲击声,就在屋里翻找能换糖的。等挑着胆子的大叔或者大爷走近了,就咽着口水上前换糖。
一整块的糖放在托盘上,用布盖着,托盘放在挑着的筐面上 。用之前叫卖敲击的工具来敲糖,那工具大概就是类似一个反向的无钉耙子和一个扁圆头的锤子吧。收来的鞋底废铁什么的,就收进了框内,这才完成了交易。
图片来自网络
图片来自网络
一种有芝麻一种无芝麻,大小差不多,都是空心的,吃起来甜甜的脆脆的,大概就是这些印象了。
图片来自网络
图片来自网络
这两种放到一起,只是因为都是米做的。
上面那个是机器里面直接膨化出来的,一般都是用柴油机带动膨化的机器,所以在生产这种米花糖的时候,现场是非常吵的。
下面这种,是从视频里看到生产过程。大致上就是先爆米,再熬糖来粘制。
图片来自网络
这种饼怎么做的不清楚,在八十年代末一毛钱两毛钱一个吧。
图片来自网络
图片来自网络
这种酸梅粉挺受欢迎的,五分或者一毛钱一袋子。吃完后还要把勺子弄干净收藏起来。
这些东西,拿给现在的小朋友估计没几个愿意吃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