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 2025-01-24 12:21
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每逢新春佳节,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便开展一系列庆贺活动,以喜悦的心情迎接“一元复始,万象更新”。从这个辞旧迎新、祈福纳祥、团圆和谐的节日,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古老文明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与哲学理念。
2025年春节将至,为让市社会福利中心(社会福利院)院民们能吃上鲜鱼,元月22日,正值农历腊月23日(小年),市钓鱼协会党支部组织7名会员党员志愿者(包括1名民革党员)开展“献爱心送温暖”活动。这是该协会自1998年以来,连续28年开展的“献爱心送温暖”公益事业活动。
寒冬腊月,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,没有夏天壮观的电闪雷鸣,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,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,在寒冷的冬季展现出独特的魅力。虽然是寒冬腊月,云彩稀少,但天空晴朗明亮,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落下来,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。无论是湖面的景色,还是周围的环境,都给人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愉悦。水面波光粼粼,岸边芦花似雪,随风摇曳,美景如画。蓝天白云的组合,让人心情愉悦,仿佛可以洗涤心灵。
市钓鱼协会参加活动的7名志愿者到达鱼塘后,各自选择钓位,以最好的精神状态,使出浑身解数,静气凝神,挂饵、抛杆、起杆、收杆,动作沉稳娴熟。
任何动物都需要生存,而觅食是生存的最重要能力。鱼儿的觅食像许多动物一样,也是靠视觉、嗅觉、听觉、味觉、触觉等方面的感知感觉功能,只不过它们是在水里,受到的局限更大一些而已。因此,鱼寻找食物的方法就要靠嗅觉来弥补了。鱼的嗅觉较发达,在水中一般能嗅到10米左右距离的食物气味。不同的水质会影响鱼的嗅觉,鱼在清水中嗅觉可达10~15米,一般瘦水可达8~10米,而浑浊的肥水只有3~5米。知道了鱼的一些基本功能和觅食的习性,垂钓者就可以根据这些来设法让鱼儿上钩了,就能够钓到更多的鱼。
经过大家努力,当天共钓了53斤鲜活的鲫鱼,中午1时许送到市社会福利中心,受到该中心领导和员工高度称赞。
市钓鱼协会主席谭洪江与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、市社会福利院院长金敏女士握手。这次活动结束,笔者采访了
3名同志,请他(她)们谈谈对市钓协开展公益活动的感受:
铜陵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、市社会福利院院长金敏女士说:在2025年春节前夕,市钓鱼协会来到社会福利基地,看望慰问市福利中心的特困供养人员,捐助当天所钓的鲜活水产鲫鱼。这是自2018年以来,连续28年开展钓鱼向我院爱心捐助活动。该协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,传递社会对困难群众关心关爱,传递人间温暖与真情的善举,不仅是对特困供养人员的关爱,更是对我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持。为此,我谨代表市福利中心向市钓鱼协会历届领导、向志愿者们表示诚挚的感谢!
民革铜陵市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、市老年大学及市老年大学阳光分校历史文化班教师、中共铜陵市委、铜官区委两级基层政治理论义务宣讲员俞俊年说:关注、关心、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,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,也是每一个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。作为一名退休民革党员,我能参加这样的活动,感到特别高兴。市钓鱼协会每年在春节前,都认真组织垂钓志愿者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,而且坚持了28年,让市社会福利院院民能够品尝到美味的鲜鱼,真是不容易。
市钓鱼协会理事、共产党员、退休干部闫新民说:今天,我很高兴参加市钓协党支部组织开展“献爱心送温暖”活动,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志愿者,深感荣幸,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行动,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和价值的体现。协会班子换了一任又一任,都能够坚持向市福利院“献爱心送温暖”活动。但愿全市各社团都能像市钓鱼协会这样开展类似善举,开展慈善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,以实际行动营造对我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支持的氛围。
鱼儿新鲜出炉,它挣扎着,闪烁着银光,收获瞬间心欢喜,快看我们丰硕战果。这是市钓鱼协会志愿者共同努力,当天共钓53斤鲜活的鲫鱼送到市社会福利中心。
作者:繁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