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畔手记

珍藏40年的铜镜:家族传承与历史的见证

发表时间: 2025-01-08 16:44

珍藏40年的铜镜:家族传承与历史的见证

人们常说,老物件都是有灵性的,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。可谁又能想到,一面在我们家挂了四十年的老铜镜,竟然会让我们全家陷入这样一场风波。

我叫刘根生⁢,今年56岁,在县城开了一家​中医诊所。说起我们家这面老铜镜,还得从我爷爷说起。

记得那是1983年的冬天,爷爷卧病在床,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墙上那面八角形的铜镜,对我爹说:"老大,这؜面镜子千万不能摘下来,就让它一直挂在这堵墙上,要世世代代传下去。"

爷爷这句话说得很重,我爹连声应着。那时我才十多岁,对这面镜子的印象就是擦都不让擦,生了锈也不让动。每逢过年扫房子,我娘抹到那面镜子跟前,都得绕着走。

"这老物件,沾灰多不吉利。"我娘经常这样嘀咕。

可我爹就跟个大茶壶似的,拧着脖子说:"爹临终前的话,哪能不听?再说这镜子挂了这么多年,也没见个灾,要我说就这么着吧。"

日子一天天过去,我也成了家,有了孩子。我爹年纪大了,腿脚也不好使了,可对这面镜子的"规矩"一直没变。

转眼到了今年春天,一个意外的来客,让这面老镜子的故事有了转机。

那天诊所来了个85岁的张老,说是心口不适,要开几⁤副中药调理调理。我一边给他把脉,一边闲聊,得知老人年轻时是个修表师傅,在北京故宫当过十多年的文物修复师

"您老人家有这本事,怎么回到咱们这小县城了?"我好奇地问。

张老笑了笑:"人嘛,到了年纪就想回老家。再说咱们这地方山清水秀的,养老挺好。"

正说着话,我爹拄着拐棍从里屋出来。张老抬头一看墙上的铜镜,突然坐直了身子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看。

"这...这面镜子..."张老的声音有些发颤,"能让我仔细看看吗?"

我爹一听这话,立马紧张起来:"不行不行,这镜子不能动。"

张老却站起身来,颤巍巍地走到墙边:"老弟,你可知道这面镜子的来历?"

我爹摇摇头:"就知道是我爹,就是他爷爷留下的。当年他说这是从外地带回来的。&#‏34;

张老深吸一口气:"如果我没看错的话,这应该是乾隆年间的贡品,是宫廷里用的镜子。你看这八角形的铜框,还有这些花纹..."

这话一出,屋里顿时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。

我爹呆愣在原地,半天才缓过神来:"张老,您...您说这是皇宫里的东西?"

事情就这么传开了。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,没几天全县城都知道我们家有个宝贝。有古董商找上门来,开价就是几十万。

我爹死活不肯,说什么也得守住爷爷的遗言。可我弟弟不这么想,整天在我爹耳边念叨:"爹,咱家也不富裕,要是能卖个好价钱,您这身病也能好好治治。"

就在全家意见不统一的时候,出事了。

那是个雨夜,我值完夜班回家,发现老宅的门开着,我爹躺在地上,额头上有个大包,墙上的铜镜不见了。

"打,打劫了..."我爹晕晕糊糊地说。

报了警,可那帮小偷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。我爹一病不起,整天念叨着对不起爷爷。

这事闹得沸沸扬扬,张老也很着急,主动帮我们联系了文物部门。没想到文物专家一查档案,发现了惊人的真相。

原来我爷爷年轻时在东北做工,曾经救过一个逃难的老者。那老者临终前送给爷爷这面镜子,说是他们家祖传的宝贝。后来查明,那老者是末代皇族后裔。

这面镜子,真的是乾隆年间的贡品,因为动乱流落‮民间。专家说,这是国家一级文物

三个月后,在警方和文物部门的努力下,镜子找回来了。抓获的盗窃团伙交代,他们本想销赃,但这镜子太有名气了,根本没人敢收。

文物部门给了我们一笔补偿款,镜子被收入省博物馆。我爹的病也好了,他说这是爷爷在天之灵保佑。

现在,每当我路过省博物馆,看到那面熟悉的八角铜镜,就会想起爷爷临终时的嘱托。或许他早就知道这镜子的价值,但他选择让它默默地守护我们家,直到该现世的时候。

有人说我们家是不是祖上烧了高香,可我觉得,这哪是什么运气,分明是爷爷的善良,给我们家留下的福气。

最近我爹总爱念叨:"要不是听了老爷子的话,这镜子早就不知道被卖到哪里去了,哪还能为国家保住这件宝贝?"

那么大家认为,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,我们是不是也该学学老一辈人,守住自己的那份坚持和执着?毕竟有些东西,比金钱更值得我们用心守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