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畔手记

中国茶叶市场挑战重重,茶商逆境中的创新之道

发表时间: 2024-12-01 17:06

中国茶叶市场挑战重重,茶商逆境中的创新之道

推开老友小茶馆的门,熟悉的茶香飘来。

茶桌前,几位老茶友正聊着最近的购茶经历,话题渐渐转向了当下茶市场的怪现象:明明有那么多人在找好茶,可偏偏好茶难买;有那么多人在做好茶,可偏偏好茶难卖。

一杯茶的迷局

"现在的茶市场,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。"老李放下手中的茶杯,叹了口气。去年春天,他花了两万八买了一盒"极品大红袍",茶商信誓旦旦说是"百年老枞"。结果喝了两次后发现上当,那不过是普通的商品茶,市价最多三百块。"现在想想,那根本不是在买茶,是在交学费啊。"

茶客的三道坎

说起买茶经历,在座的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。

退休教师张老感慨:"茶城里的茶商,一个比一个能说会道。同样一款茶,这家说三千,转角那家就变成了八百,最后买回家细细品来,可能都不是好茶。"

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如今的朋友圈里,一批"茶人"异军突起。

他们天天发些"限量""秘境""古树"的照片,写得跟武侠小说似的。"现在的茶,比人还难懂。故事会讲了,茶却未必好喝。"一位老茶农如是说。

寻茶路上的陷阱也不少。去年我专程去武夷山,想直接从茶农手中买茶。山里雾气缭绕,茶园景色迷人。可找到茶农时,好茶早被预订一空,最后买回来的,还是普通货色。

真茶商的生存困境

倒是认识一位做铁观音的老匠人,六十多岁了,每到春茶季节就住在茶园里。

"做茶就是这样,功夫不能少。"他专注于制茶,却不善经营。"现在日子是难过些,但只要茶品质在,就心安。"

杭州,有位从事茶叶二十多年的老友开了家小店。他的茶不算贵,品质却样样有保证。"现在的茶商都在讲故事,我只卖自己喝得惯的茶。"他说,"赚钱少些没关系,但求问心无愧。"

茶市的转机

好在,市场并非一片黑暗。越来越多的老茶客开始理性购茶,不再盲目追求所谓的"名茶"。在巷子深处,我常去一家不起眼的茶铺。老板娘年过六旬,说话轻声细语:"这茶虽然不是什么名茶,但都是我喝过才敢卖的。"

一位资深茶友说得好:"好茶跟好人一样,都需要时间检验。"当下茶市场的乱象,终究会在时间的冲刷下沉淀。真正的好茶,自然会遇到懂它的人。

回望茶市

坐在窗边,看着外面的细雨,想起这些年的茶事。

茶市场的怪相,折射出的是人心的浮躁。

有人为利益铤而走险,有人坚守着质朴的匠心。但只要还有人在用心做茶,还有人在认真找茶,这个市场就永远有希望。

泡一壶好茶,需要的不仅是好茶叶,更需要懂茶的心。

茶客难买好茶,茶商难卖好茶,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,或许正是市场走向成熟的阵痛。相信随着时间推移,真正的好茶,终会遇到有缘人。

茶友们也纷纷发表看法

1,有条件就喝自家门前茶,屋后茶,自家茶园的茶。2,买吴裕泰张一元,正兴德等茶莊的适口茶。或有机会直接茶厂购。3,买自已多年熟悉渠道的(例:中茶湖南黑茶,云茶,川茶)。4,茶,国人生活必需品(柴,米,油,盐,酱,醋,茶)。5,香烟媒介物,遇人问路,办事。递烟一支,便好搭话交际。然而茶,解渴,自品外。来客泡茶寒暄说事,便把客人能留仔细交流。茶,乃人间幸物也,千年以往,茶艺,茶道盛行了。

挺好的茶,毁在稀烂的商家手里了,哪天彻底失望了,大不了不喝了嘛。

现实社会生活中,最缺的是良心,人性人味了。最简单基本的都没有了,想想还能有什么呀。

对此,各位茶友怎么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