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 2025-01-03 20:00
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:
孩子饭没吃完,扭来扭去,想下桌去玩。
妈妈轻声细语地告诉孩子:“妈妈知道你想要玩,但是你必须先把饭吃完再去。”
孩子噘着嘴不吃,坚持要下桌玩,妈妈继续保持温柔而坚定的态度,但耗了很久,孩子非但不听,竟然还发起脾气……
妈妈很困惑,明明自己很温柔,而孩子为什么还会闹脾气?
李玫瑾教授曾说:“孩子的脾气都是父母养出来的。”
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爱发脾气的,孩子的脾气往往是在家长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的。
想要孩子成为一个高贵、有教养、脾气好的人,父母需调整自身的教养方式,并运用恰当的引导方法来教育孩子。
孩子发脾气,请停止“温柔式教育”
很多人认为“温柔”,就像是解救自己的良方。
既能避免伤害孩子,又能防止自己失控发脾气,同时还能有效解决问题,堪称理想的选择。
对于“温柔”的定义,部分父母又存在误解,认为温柔就是态度温和的表现,就是“语调温柔的不答应”。
生活中,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对话:
孩子:“妈妈,我想要这个玩具,能给我买一个吗?”
妈妈“温柔而坚定”地回答道:“妈妈知道你很想买,但是不可以买哦。”
孩子:“妈妈,我真的很喜欢这个,你给买呀。”
妈妈继续保持“温柔而坚定”:“说了不可以就不可以哦。”
于是,孩子就大哭起来,甚至躺地上不走。但妈妈仍然会保持“温柔而坚定”地对他说:“就算你哭闹,这个玩具也不能买哦。”
最终,是孩子哭累了,乖乖跟着妈妈回家。
孩子们极为敏感,能够洞察父母的真实情感。
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,孩子感受到的是无情地拒绝,他们可能会出现困惑和不安,从而采用“无理取闹”的方式来回应父母。
《正面管教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如果你教育孩子很痛苦,那么你的教育方法一定是有问题的。
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如果采用不恰当的“温柔式管教”方式,带给孩子的恐怕是一种糟糕的体验了;
从而可能导致孩子不尊重父母,甚至还对父母发脾气。
不要以为孩子不知道,其实孩子能够敏锐地察觉到父母的语气和眼神,从而判断出父母的真实想法。
一味地语气温柔,只会不断拉长与孩子的距离。
语气温柔,并不是真正的温柔
单纯的语气温柔,并不是真正的温柔。
真的温柔强调的是通过同理心、理解和尊重来引导孩子的行为。
这也是著名教育家简·尼尔森提出的正面管教的方法,是权威型父母的一种教养风格。
曾经一位妈妈分享过自己的一个经历:
冬 至在厨房包饺子,孩子跟在大人后面上蹿下跳,想要帮忙,但把面粉撒得到处都是。
妈妈说她既往会用温柔的语气,让孩子在10秒内离开厨房,以免添乱。
而现在她会单独为孩子们,准备一桌包饺子的食材,让孩子参与到包饺子中来。
并且,在包饺子的过程中,如果孩子们追逐起来了,妈妈会对他们说:
“宝贝们,你们这样跑来跑去,很容易摔倒或者弄翻饺子哦,等下就没有饺子吃啦。”
接着,妈妈会把他们引导到其他的地方玩耍。
妈妈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爱玩的天性,她尊重并支持孩子们的想法,展现出了真正的温柔。
真正的温柔,是和善而坚定的。
和善是对孩子们的尊重,坚定是对基本边界的要求,是对自己的尊重。
父母与孩子,只有互相尊重,才能平等对话,才能让关系能健康长久。
真正厉害的父母,不是用单纯的语气温柔的方式教育孩子,而是以尊重孩子的方式执行已商定的规定,既不娇纵孩子,也不打骂孩子。
真正的温柔,是和善而坚定的,而不仅仅是语气上的轻声细语。
真正的温柔,是和善而坚定
俗话说:小树要修,孩子要教。
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就是要恰到好处地指出他们的错误,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。
而作为父母,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,该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呢?
1.温柔但又有边界
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需要划边界、立规矩。
“边界”就是无论孩子表现是好还是坏,无论孩子是任性还是犯错,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举止,始终都要有明确的界限感,这就是“有边界”。
这个边界不是靠声嘶力竭的吼叫建立的,而是靠温柔和爱去建立的。
而“温柔”是不管孩子表现得怎样,是好是坏;
尤其是孩子在任性,朝你吼叫的时候,你都能够耐心地把你的爱,用最柔和的方式传递给孩子。
2.看见孩子的情感需求
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,都是他内心的一个呼喊,反映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情感状态。
比如,孩子不想上学了,或许是孩子“累了”,而他真正想要的是得到关注、关爱和支持。
而真正强大的父母,能够理解和关注孩子的情感和需求,能够用包容和耐心来引导孩子长大成人,能够看到他背后的情感和需求,并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。
3.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
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:“很多父母终其一生都在孩子的心门外徘徊,他们没有找到钥匙,却怪孩子难以沟通。”
凡事都是有技巧的,与孩子沟通也不例外,作为父母的,要学会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。
比如看到孩子的房间有些乱了,可以用积极、正向的语言来提醒孩子。
如“宝贝,我看到你的房间里藏着一些小玩具,它们好像很期待能回到它们的小家——玩具箱里哦!
你愿意帮它们找到回家的路,让房间变得更整洁有序吗?”。
这样的语言,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,可以保护孩子的自信心,激发孩子的自觉性。
▼
教育家,克鲁普斯卡亚说:
“对于父母而言,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是自我教育。”
在教育孩子的路上,孩子出现情绪激动、发脾气时,请适时调整你的“温柔式管教”方式。
做到和善而坚定,让孩子真正体验到被尊重与被爱,如此,孩子的性格才会更加平和。
作者 | 诗漫·丹凤朝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