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畔手记

揭秘平潭:为什么不得不去?

发表时间: 2024-10-19 15:45

揭秘平潭:为什么不得不去?

俯瞰碧海蓝天的平潭风光(念望舒 摄)

天,漫无边际地蓝着

海,随心所欲地舒‪展

浪与礁,时而静寂时而澎湃

还有那藏在山海间

低吟浅唱的风车田

慵懒自由的风

宛若星辰的“蓝眼泪”

每一帧,都是造物者对这个海岛炙热的爱

这里是福建平潭

一座浪漫如歌的岛

一首读来绵长的诗

夕照下的长江澳风车田(念望舒 摄)

中国第五大岛

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前

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侧的亚欧大陆板块俯冲

地壳运动,岩浆四溢

造就了火山岩和花岗岩

怪石嶙峋的平潭将军山 (新华网蒋巧玲 摄)

它们经过断裂
节理的切割

雨水的侵蚀、海蚀、风化

逐步形成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岛屿

这就是平潭岛⁦的“前世”

现在,它像一颗点缀在福建东南的“蓝宝石”

从高空俯瞰,状若⁦麒麟,常有雾气弥漫

故而得名“麒麟岛”和“岚岛”

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犹如跨海长龙,直达平潭岛 (高信凯 摄)

它由126个岛屿和702个岩礁组成

拥有408公里的绵长海岸线和70多公里的金色沙滩

壮观的海蚀地貌美不胜收

被世人盛赞:

“海蚀地貌甲天下,海滨沙滩冠九州”

平潭东庠孝北村风光 (江信恒 摄)

作为平潭海蚀地貌的“博物馆”

石牌洋景区不得不提

这里有“半洋石帆”的奇特景观

两块巨石酷似扬起的风帆

整体又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船

全世界最大的单体海蚀花岗岩

被称为“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”

高低错落的石头厝(江信恒 摄)

还有怪石嶙峋的将军山

浪涌如洪钟的仙人井

沧桑质朴的石头厝

以及“山、海、城、岛”交融的北部生态廊道......

每一个转角都有不期而遇的美景

每一道目光都能捕捉意外的惊喜

平潭仙人井日出(高信凯 摄)

海里的“浩瀚星辰”

前揽海阔天空 后看山石交错

平潭“独一份”的风景里

还藏着一份许多人趋之若鹜的“神秘蓝”

那就是自带流量的“蓝眼泪”

奇幻的平潭“蓝眼泪”景观(念望舒 摄)

每年4月—‬6月

是“蓝眼泪”爆发的高峰期

在长江澳 坛南湾 ‭猫头墘 东美村等地

你都可能与它们“撞个满怀”

开启一场浪漫的初夏之约

散发着荧光蓝的“蓝眼泪”(念望舒 摄)

手握“蓝眼泪”这张王牌

平潭海岛也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

游人如织 热度爆表

是国内海岛界的顶流

南岛语族的起锚地

平潭南岛语族基地(江信恒 摄)

透过这一抹清新的蓝

平潭还存有更多⁧历史文化的斑斑印记

福建先民曾驾驶着木帆舟

勇敢地航向南方热带岛屿

览尽甘苦与沉浮

将中国南方大陆的新石器文化

传播到太平洋的无数岛屿

这便是国际学术界所说的“南岛语族”

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 (念望舒 摄)

南岛语族是使用南岛语系的人群总称

现今按地域一般分为4支分群

分布在南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上百个岛屿

‏有着超越地域的相似特质

1958年,福建在全省文物普查中

首次发现了平潭岛的史前遗址

平潭壳丘头遗址功能区分布图(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)

经考古发掘和研究

从珍贵的人骨遗骸、丰富的海陆生物遗存中

平潭连结世界的“密码”被揭开——

沿海史前早期人群

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的多样化生计模式

早在7500年至3000年前

南岛语族已向众多岛屿迁徙扩散

而平潭也被视为南岛语族海上迁徙的起锚地

平潭岛东花丘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(拼板照片)。(国家文物局供图)

今年3月

平潭壳丘头遗址群

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

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“多元一体”

演进格局的实证

开放融合的“窗口”

作为一座开放包容的海岛

平潭还是全国唯一具备

“综合实验区+自由贸易试验区+国际旅游岛”

三区叠加优势的地方

锚定“‬一岛两窗三区”的定位

平潭持续提升基础设施,生态环境

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

“海峡明珠”冉冉升起

平潭生态海岛的绿色风光(杨超 摄)

2023年平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%

旅游事业实现三大突破:

全年接待游客总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

旅游总收入首破百亿元

游客人均消费突破千元

作为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地方

平潭的创新实践和文体活力也不断提升

中国·平潭国际自行车公开赛比赛现场(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)

国际风筝冲浪赛、国际自行车赛

IM两岸青年影展、巨浪音乐嘉年华

以及正在举办的中国平潭海岛合唱大会

无一不迸发出这座海岛的青春与活力

中国平潭海岛合唱大会现场(主办方供图)

回望过往

它用一次次的潮起潮落

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变迁

如今的平潭

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好

底气更足,前景更宽广

展望明天

动能勃发的岚岛大地

正以崭新的面貌,迎接世界的目光

为浪漫而来!

这片希望的舞台,已张开双臂

热情拥抱每一个远方而来的你

共同编织一曲和谐动人的旋律

共同唱响属于我们的

关于勇气、爱与梦想的赞歌!

来源:新华网(相关资料来源:新华社、福建日报、平潭时报)

作者:蒋巧玲

来源:新华网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