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 2025-01-23 15:43
桩功,是太极拳的一项重要基本功。常言道:“练拳不练功,到老一场空”,又曰:“练拳无桩步,房屋无顶柱”,这些话都形象地指出了桩功的重要性。所以练习太极拳的人们除练拳之外,再加上桩功的练习,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太极桩功的习练
一、基本动作:
1、起式:双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(或略宽于肩),上身自然直立,不偏不倚;两手自然下垂,手不贴身。
2、将双手慢慢抬起,至胸前呈抱球状(两手似抱住一个气球),胸部开阔(但切忌有意挺胸)、肩要放松、腋下含空,双手距胸部尺许略远,掌心向内,指尖相对,双手之间距离为二至三拳。双手五指自然微张即可。臀部微有下坐之意(似坐于高凳上),背部、腰部似微靠身后的大树或墙上,体重大部分落于脚跟。
3、练功时,面部表情自然微笑,练功时也可闭眼去练。
4、呼吸自然,周身放松,忌用拙力。只要能使身体自然直立,手臂抬起的姿式正确,即为达到站桩的要求。
5、不需要特定的意念,不需要刻意入静。
6、时间:刚开始时3-5分钟,慢慢适应站至10分钟,逐渐加至30分钟或60分钟。
7、收式:两手放下,轻轻交叠抱盖在肚脐部位,静养1——3分钟。然后两手搓热,轻轻搓面部几次到几十次。
二、动作标准
1、中正安舒:身法中正,心静体松。
2、抱圆守一:两臂抱圆,守住一个脚下生根的感觉。
三:习练口诀
桩功全在一抱中(开合收放,均在撑抱);
莫求新奇找舒松(刻意追求,万万不可);
内动得自有象外(动中求静,静中寓动);
功成妙在无意中(有心练松,无意成刚)。
四、习练要领:
1、由起势,双手提至胸前抱球,掌高与胸平齐,如抱气球,五指松开,大指指天,沉肩垂肘,空腋窝。此式主要练撑抱劲,三分撑开意,七分搂抱劲。
2、呼为合、为松,好像气球瘪了,自己变小了。吸为开、为掤,好像气球向四周涨大。
3、除练开合撑抱外,再将无极式的升降练习加入,即呼气时下沉,节节贯串往下松,状如沉入海底深处,吸气时含胸拔背,虚顶顶劲,想象自己从水底上浮,飘上天空,直上九霄。这样太极桩一个式子可将无极桩包涵在内。
4、站桩要松随,切忌刻意追求,万万不可用力用劲。
5、要有“心如白云常自在,意如流水任东西”的洒脱意境,懵懵憧憧,如梦如幻,让思想飞越太空,这样来养神、养气,久而久之,自然可得内气,产生内劲,自己会感到有一种生生不已,欲罢不能的奇妙感受,这时就领悟了站桩的奥秘,会有气若长虹犹贯日,欲将宇宙抱怀中的豪迈情怀。
五、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
1、头颈:头自然正、眼睛微闭(精神内收)、颈部向后贴衣领、唇齿微合、下额微收。
2、躯干:脊背放松,含胸塌腰、收腹敛臀、身体保持中正微微下坐。
3、上肢:两臂抱圆、松肩沉肘、两手放松略高于肘关节。
4、下肢:髋向后收微微下坐;膝盖弯曲微向后撑,脚腕放松、脚趾脚掌平松落地。
5、呼吸:呼吸要自然,不要刻意去想呼吸。
6、膝胯:不能向前跪膝盖和向前送胯。
六、注意事项
1、站桩要求做到全身以丹田为核心,身体平衡安定贯通,重心平衡,八面支撑,不偏不倚。如果姿势歪歪斜斜,必然会影响到丹田的核心地位,打拳的每一个动作也就会出现相应的问题。
2、站桩必须把身体姿势上的问题都解决掉,然后才能形成以丹田为核心,一动全动,节节贯穿的桩功要求。
3、站桩时,先要把心静下来,然后两脚分开。
大多数人或膝、或胯、或第五椎有问题,两脚一分,就会自然显露出来,或是左脚正、右脚斜,或是右脚正、左脚斜。这一点必须校正,否则身体就不可能正。
两脚外侧与肩宽,脚尖或正朝前,或稍向外斜,但是左右脚必须对称。调节两脚时,胯也要做相应调整,这样身体才能正过来。从侧面看,耳朵、肩膀、髋骨、脚腕成一条直线。当然,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不能一概而论。比如对身体较胖的人,耳朵和肩膀就可能要错开一点。
4、根本的内在原则,是要使各个关节准确定位,使身体重心上下形成一条垂直线,不前不后,不左不右。
5、头要自然领起,耳听身后。耳听身后是为了保持心理平衡。人如果向前看,向前听,气会上升;如果向前看,向后听,气会自然下降。从技击上讲,也要求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。
6、“放松”的含义:大家都知道松肩、沉肘、含胸、塌腰的要求是为了放松。可是松到多少为度是练拳中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。放松是服务于一个目的,并不是越放松越好。这个目的,就是贯通丹田。练习时,不是越松越好,松到节节贯穿,一气贯通时正好合适。如果再松,影响了丹田的核心地位,就产生了误差。
松肩、沉肘、含胸、塌腰以形成丹田核心为度,全身各部位松的恰到好处,丹田的核心地位就会自然形成。如果松的不够,或者松的太过,都会影响丹田核心的形成,从而形成误差。
7、头往上领,耳听背后,心理平衡,耳朵、肩膀、髋骨成一条线,是为了达到重心的平衡。
站桩时,要放松丹田,检查身体的各个部位,使各个部位都支持丹田,形成丹田核心,使内气通道全身形成前后左右和四个斜角的八面支撑。
8、应该收臀还是泛臀,这也是个度的问题。收的过了就泛一点,泛得过了就收一点。到什么位置最好呢?还是以丹田核心的形成为判断。
9、站桩时两手应该开多大,抬多高。这同样是以贯通丹田为判断。精力充沛的时候可以开的大一点,抬的高一点。累了以后,还要保持开那么大,抬那么高,就会发僵,气就连不到丹田。这是就要开小一点,放低一点,以保证丹田贯通。
10、大处调整好后,还要注意小节。比如虎口开得太大或夹得太紧,都会引起腋下紧张。只有开的恰到好处,才会让腋下放松。一只手管半边身体,手放松的好,身体也会放松的好。身体紧张,会反映到手上,而手上紧张,也会影响身体放松。只有身体整体和局部都达到放松的要求,才能形成丹田的核心,使内气贯通全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