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畔手记

在准格尔旗,感受内蒙古的浪漫远方

发表时间: 2024-11-27 19:30

在准格尔旗,感受内蒙古的浪漫远方

开箱中国·准格尔旗

说到内蒙古,你最先想到的,会是什么关键词?

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壮阔草原与沙漠,漫山的牛羊,风从湛蓝的天边吹过来,带着自由松弛的味道……这,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内蒙古。

不过,在这片广袤土地的西南部,有一座城,呈现着与印象中的内蒙古截然不同的形象:这里,黄河流过刀刻斧劈般的峡谷,水流澄澈、清可见底;中原美食与方言,和内蒙古的牛羊肉烩成融合的文化;全国闻名的产煤大县,如今铺上大片太阳能板、走在新能源前沿……和《开箱中国》一起,走进准格尔旗,看这座融合与多元之城有怎样的惊喜。

在准格尔旗 吃到不一样的“内蒙古”

做成粥的啤酒、发酵的燕麦粥、杂粮版本的豆汁——这是第一次品尝酸粥的三位《开箱中国》主持人,Nancy、Yegor和Tina对它的描述。

这是准格尔旗早餐店里少不了的一碗粥。在浆米罐子中泡了一夜的糜米和土豆一起煮稠,外表呈现开胃的金色,散发着发酵的酸香。吃进嘴里,第一秒钟,酸味儿直冲天灵盖,将味蕾一击唤醒;细细咀嚼,又有碳水化合物的甜香从酸味背后透出来。

It is an everyday breakfast for people in Juungar Banner. Millet soaked overnight in tangy, fermented water is cooked with potatoe‮s into a thick, golden mixture with a distinct aroma. The first bite delivers a sharp sourness, followed by a subtle sweetness from the carbohydrates as you chew.

桌上的几碟小菜,有红艳艳的柿子(西红柿)酱。腌制和发酵凸显出西红柿的酸甜和清香,汁水中还带着点气泡,让外国小姐姐Tina想到了香槟酒的口感,和醇香的酸粥可以说是绝配。

当地特色的红腌菜,同样是酸味浓郁,却更能激出酸粥中杂粮的本味。早餐喝一碗酸粥,杂粮带来的健康饱腹感,还有清爽的酸香味,让人觉得肠胃都熨帖了起来。

这是准格尔旗最本土的味道。当地人告诉我们,这里几乎家家都会有个浆米罐子,用来制作酸粥。早餐店里,它也是当之无愧的招牌。不过,它和我们印象中由奶茶、奶食、牛羊肉组成的内蒙古早餐,可称得上是南辕北辙。在我们的准格尔旗美食⁣之旅中,我们又吃到了更多不那么“内蒙古”的特色食物。

It'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ypical Inner Mongolian breakfast we imagine — usually featuring milk tea, dairy products, and lamb or beef. During our food tour in Juungar Banner, we discovered other unique dishes that further challenged our usual stereotype.

“这个东西真的是吃的吗?”这是Tina看到碗托之后的第一反应。

一个白瓷碗,里面盛着灰色的、看起来像浆糊一样的东西。即使把碗扣过来也不会掉下来,凑近闻隐隐有些面香味——第一眼看,确实好像和食物搭不上边。

但是把它变身成为一碗美食,只需要几个动作:用小刀把凝固在碗上的糊状物划成一个个小块,往上面浇上酸香的汤汁、黄瓜丝、芝麻,用竹签拈起来,比普通凉粉更有韧性、粮食香味也更浓,这就是准格尔旗人喜爱的小吃——碗托。

它的原料,是黄河滋养的土地上,常见的粮食——荞麦荞麦粉装在纱布袋里,反复搓洗出浆,倒进一只只碗中,再放进蒸箱里。打开蒸箱门的一瞬间,和氤氲的水汽一起扑面而来的,是浓郁的面食香气。

等待碗托放凉定型的时候,去调上一碗汤汁——大量的醋,加入盐和现捣的蒜泥,酸香与蒜香,成就了这款夏天消暑爽口的小食。冬天,就要来一碗驴肉碗托,浓郁的汤汁里面是入味的驴肉与豆腐,一碗下去,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。

无论是原料还是口味,它都打破了我们对内蒙古美食的刻板印象。相反,它很有“面食大省”山西的风味。从山西同事那里,我第一次听到“碗托”这个词。准格尔旗百年前的那段人口迁徙、民族融合的记忆,浓缩在它的特色美食之中。

I first heard about this snack from my colleagues in Shanxi. Encapsulated in this unique food is a memory of Juungar Banner from a century ago, when migration brought people here and cultures blended on this land.

飞越黄河的“蒙汉调”

准格尔旗,位于内蒙古的东南部、黄河将其环抱,与山西、陕西仅一水之隔。在百年前的人口大迁徙“走西口”中,它是晋陕人民来到内蒙古的重要途经点,更有一部分人选择在这里落地生根

他们带来了中原地区的特色饮食,也带来了自己熟悉的方言与文化。其中,最有代表性的,还是一种准格尔旗特别的音乐——漫瀚调。

唱了26年的漫瀚调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岳文祥为我们讲述了漫瀚调的历史:“清末时期,山西、陕西的汉民大量流入准格尔旗。他们过来以后,听到蒙古族短调民歌好听。但是他们存在语言上的障碍,就在短调民歌中加上汉字开始唱。”

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(1644-1911), people from Shanxi and Shaanxi provinces migrated in large numbers to Juungar Banner. After people of the Han ethnic group a؜rrived here, they found Mongolian short folk songs appealing. But they could not sing in Mongolian dialect, so they started to sing in their own dialect instead.

所以,漫瀚调也被称为“蒙汉调”,以蒙古族的曲调为画布,用山西方言填入不同主题的词句,唱生活、唱爱情、唱家乡,既是日常生活中的调剂,又是见证民族团结融合的艺术奇葩。

除了耳边的漫瀚调,我们在黄河大峡谷边的一座古村落中,也见到了“走西口”的活化石

崔家寨,黄河大峡谷边有百年历史的古村落,正是从山西“走西口”到准格尔旗的人们一起建成的。寨中的一座座窑洞就是那段历史最好的见证。

不过,和陕北、晋西北的窑洞多凿于黄土之间不同,这里的窑洞由砖石搭建,这也是移民来到内蒙古准格尔旗后因地制宜的产物。

In northern Shaanxi and northwestern Shanxi, cave dwellings are mainly earthen. But here in Juungar, we see mainly stone cave dwellings.

寨子里的醋坊、酒坊、碾坊,也是中原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。而出了崔家寨,站到黄河大峡谷边,就能见到一水之隔的山西。百余米高的峭壁、360度转弯的黄河水,曾经是崔家寨居民们眼中的天险,如今,则为我们这些游人的游乐场。

高12米、可以飞出悬崖的秋千,低头可以看到黄河水奔流回转的玻璃栈道,几秒钟就能从悬崖顶“瞬移”到崖底的玻璃水滑道……我们在这里留下了不少尖叫时刻。

这里的黄河水,更是“江水绿如蓝”,泛舟其上,仿佛置身烟雨江南,让你忘却身处中国北方大地的事实。

一路向“新”的准格尔旗

在准格尔旗的公路上,我们时常会看到一辆辆重卡经过,这让我们对准格尔旗作为中国产煤大旗(县)和其发达的煤化工产业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同样吸引我们注意的,还有路边的大片太阳能光伏板,这又让我们得以一瞥准格尔旗加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。

氢能,这是新能源领域中的前沿、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。在准格尔旗的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,我们得以见证它发展与应用的现实场景。

这里是全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,项⁢目完全投产后,可实现年产氢气约1万吨、氧气约8万吨。这一切的背后,就是我们初中时学过的简单化学原理——电解水制‫氢。而它的电力,来源于60公里外的光伏基地,这让整个制氢流程更加绿色环保。

为什么这个“全国首个”会诞生在准格尔旗?项目的负责人季孟波告诉我们,首先,准格尔旗风光资源非常丰富;同时,作为煤炭能源聚集区,煤矿回填产生的废弃土地,正适合铺设光伏太阳能电池板,实现废地再利用。

Juungar Banner is a region rich in solar and wind resources. Also, Juungar Banner is a coal-rich area. After the coal mines are filled, solar panels are installed on the reclaimed land, enabling the reuse of this previously degraded land.

这里发达的煤化工产业,也为氢能创造了下游消纳空间。准格尔旗政府更在大力推动“风光氢储车”全产业链建设,这些都成为氢能项目的发展的底气。今年夏天,项目开始单机调试,投产前的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的进行。

在准格尔旗,我们见证了行业前沿的光伏制氢,也探索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能源新技术:新能源车换电站。在这个全自动的出租车换电站中,只需要几分钟等待,车子就可以“满血复活”。

不过最让Tina和Yegor惊叹的,还是整个中国新能源车行业的快速发展。在生活中,我们处处可以见到新能源汽车、充电桩、换电站;从数据
上看,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50%;在全球市场上,今年1-9月,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已经接近70%……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,已然成为塑造新质生产力的代表。准格尔旗,也全面布局新能源整车生产、零部件制造等领域,新质生产力发展跑出加速度。

“融合多元”、“生机勃勃”,这是准格尔旗为Yegor和Tina留下的最深印象。这里承载了农耕与草原的交流与融合,从舌尖到耳畔都是不同文化共同创作的交响。这里也见证了传统与新能源的融合,地下的煤炭、地上的水、天上的风与光,共同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绘制高质量发展的图景。内蒙古西南、黄河岸边,这座城,充满惊喜。

监制丨柯荣谊

策划丨张少伟

外联⁤制片丨袁慧

主持丨孔闻峥 YEGOR TINA

编导丨孔闻峥 汪正兴 秦嘉禾 杨璐榕

语言顾问 |‫ 沈一鸣

实习生丨楼涵之

特别鸣谢丨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宣传部

开箱中国工作室出品

开箱中国

《开箱中国》是中国日报一档文化体验类栏目。栏目以“探源中华文明,开箱大美中国”的理念,用轻松欢乐的方式,沉浸式感受中国文化,体验中华文明。

China Daily精读计划来了!

每天20分钟,

带你学英语,看世界!